Xuzhou Xinchang Textile Co., Ltd
業務經理
182-6035-6707
本文章重點解答如下問題。
1.什么是色紡紗?
2.色紡紗是如何分類的?
3.色紡紗有何特點?
4.色紡紗有哪些生產特點?
5.色紡產業規模現狀如何?
色紡紗的分類、特點及應用
一、色紡紗的分類
(一)按顏色分
1.彩色色紡紗
它采用至少含一種及以上彩色纖維(黑色除外)和其他不同顏色纖維按不同配比混和紡紗,生產的紗線能呈現多種朦朧色彩,紡紗工藝較復雜,技術要求較高,主要用于生產高檔針織內外衣,少量用于色織布,是色紡紗中的精品。
2.花灰色紡紗
一般由本白纖維與黑色纖維混和紡紗,黑色棉的配比根據織物的要求不同而增減,最小為5%以下,最大為70%以上,故有深灰、中灰、淺灰之分,是色紡紗的主導產品。該類色紡紗主要用于針織企業,需求量大,占純棉色紡紗生產量的60%以上。產品的混和方法也有開清棉混棉與并條工序混棉兩種,視不同混合比例確定。
(二)按成分分
1.純棉色紡紗
采用一種及以上不同顏色的棉纖維(包括天然彩棉)與本白棉纖維混和紡紗,按不同配比在開清棉或并條工序中混和,并通過精梳等工序進行紡制,作為色紡紗的主導產品。天然彩棉與本白棉纖維混和紡紗,更具環保特性,但產品價格較貴,強力等力學指標相對較差,色系單一,市場占有量較少。
2.純化學纖維色紡紗
以純化學纖維為原料,如滌綸、粘膠纖維、天絲纖維、大豆纖維、莫代爾纖維等,采用一種及以上不同顏色的化學纖維經混紡而得,主要用作針織服裝、襪子、毛衣及裝飾織物用紗。
3.滌/棉色紡紗
采用一種及以上顏色棉染色纖維或者一種及以上顏色的有色滌綸與本白棉纖維或本白滌綸混和紡制而得,主要用作一般品種的針織用紗。滌/棉色紡紗中的棉纖維一般不染色,滌綸采用有色纖維。色紡紗中混用有色滌綸的比例高時,采用單獨制條,并條工序混條;如混用有色滌綸比例較低時,可采用開清棉工序混和。
4.其他混紡色紡紗
紡紗的原料以棉或滌綸為主,混入各種天然纖維,如真絲、羊毛、羊絨、麻纖維等,有時混入一些特種纖維,如天絲纖維、萊卡、大豆纖維、莫代爾纖維等,形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混紡色紡紗,主要用于高檔針織服裝,各種纖維的配比視織物的要求而定,最終目的是使服裝柔軟、舒適、艷麗、不變形。
(三)按工藝特點分
按照不同工藝設計與外觀特殊風格進行命名,如段彩紗、段染紗、AB紗、點子紗、雪花紗、竹節紗、包芯紗、包覆紗等。該類紗線及布面風格一般呈現特殊風格與視覺效應,具有時尚與個性化的特色,符合潮流,越來越多地被開發并應用,市場需求數量增長率很高,且產品附加值也較通常的常規色紡紗利潤高。
(四)按紗線結構分
1.“均一結構”色紡紗開發現狀
所謂“均一結構”色紡紗產品是指含兩種及兩種以上不同色澤的纖維在開清棉工序混棉或并條工序混條后紡制而成,色纖維均勻分散在紗體內外,且具有傳統紗線均勻一致的形態結構特征,如麻灰紗、雪花紗。該類色紡紗加工的關鍵在于控制不同色澤纖維混和均勻。開清棉機上的棉包(棉堆)混棉方式可使各種色澤纖維分布在紗線的各個部位,具有立體混棉效果;而并條機上棉條混棉方式使各種色澤纖維在縱向發生混和,能較好地控制各種纖維的混比,但混棉的立體效果稍差。均一結構色紡紗除常見的純棉色紡紗、滌/棉色紡紗外,開始越來越多地注重多元組分和功能性色紡紗的開發。近年來,豐富及多樣化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如天絲纖維、莫代爾纖維、竹漿纖維、木漿纖維、圣麻纖維等),再生蛋白改性纖維(如大豆蛋白復合纖維、牛奶蛋白改性纖維、蠶蛹蛋白改性纖維等),差別化合成纖維(如扁平滌綸、蜂窩滌綸、玉石纖維、冰涼云母纖維、中空纖維等)及功能性合成纖維(如吸濕排汗纖維、抑菌纖維、抗菌纖維、中空纖維、復合纖維、竹炭纖維等)的出現為多元組分和功能性色紡紗的開發提供了素材,豐富了色紡紗品種,同時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然而如何通過纖維組分的合理搭配,使各種纖維的優勢得到充分顯現(如功能纖維的混紡比達到多少時才能確保功能性色紡紗的對應功能凸顯),確保優質的多元組分色紡紗開發是未來色紡紗開發的重要方向。目前,市場上多元色紡紗很少對各種纖維的最佳混紡比進行深入研究,常常易受利益的驅動而加入較少的新型纖維,以吸引消費者眼球,無視產品品質。此外,對于多元組分色紡紗加工過程而言,因各組分纖維性能差異導致生產工藝過程較難控制,如何針對不同原料組合搭配制訂合適的工藝對產品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2.“差別化結構”色紡紗開發現狀
隨著消費者追求面料個性化、時尚化及多樣化的需求,傳統“均一結構”色紡紗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出現了開發“差別化結構”色紡紗的熱潮。“差別化結構”色紡紗是指通過色紡加工工藝過程控制使紗線色彩、結構呈現隨機或規律性的差異化或顯著變化,如粗紗“賽絡”色紗、AB雙色紗、AB“竹節”色紗、“絲雨”色紗、隆紋色紗、段彩色紗、彩虹紗、彩點色紗等。
粗紗“賽絡”色紗是在粗紗階段采用傳統細紗“賽絡”紡原理,即單粗紗須條與末道條子一同喂入粗紗機,然后獲得一根粗紗須條后經細紗機紡制而得,紗線條干不勻性較大,適合生產布面粗獷的流行織物。其生產工藝流程應加強監管和控制,防止出現大的質量變異。
AB雙色紗是指兩根不同顏色的粗紗同時喂入細紗機直接紡制而成的紗,具有股線的雙色效應。與其他色紡紗如混色紗相比,其色差更難控制。AB“竹節”色紗是利用了AB雙色紗與竹節生產原理,使紗線既具有AB色紗的風格,又具有竹節的效果。與AB雙色紗一樣,其紡制的難點在于過程監控,須防止產生單根粗紗斷裂后紡紗仍在進行的現象。
“絲雨”色紗是利用不同轉速的羅拉對植入并條機的有色紗線進行牽伸,獲得的彩色紗線片段與其他條子并合后經粗紗、細紗工序紡制而成,最終使紗體中含有多段沿紗線長度方向隨
機間隔出現的彩色紗段。新暢色紡公司已成功開發該產品。“絲雨”色紗的風格可通過改變喂入的紗線、棉條特數、定重、色彩、根數、牽伸羅拉的膠輥加壓量、牽伸羅拉間的隔距來改變“絲雨”色紗中彩色紗線片段的粗細、色彩、稀密和長短。
與“絲雨”色紗生產原理相近的還有隆紋色紗。隆紋色紗是利用隆紋粗紗紡制而成,隆紋粗紗是通過具有一定色彩對比度的輔助細紗與粗紗在粗紗入口處匯合而形成。隆紋色紗呈現條干不均勻,外觀卷繞附著有一定色彩對比度的斷斷續續的細紗線條,形如臥蠶。徐州新暢紡織有限公司已開發成功該產品。
段彩色紗是采用兩種以上原料,通過主體粗紗從細紗機中羅拉后喇叭口處連續喂入,輔助粗紗從細紗機后羅拉喇叭口處間斷喂入(后羅拉是間歇運轉的),輔助粗紗和主體粗紗在中、后羅拉間混和,經牽伸后而形成,沿紗線軸向色彩呈現斷斷續續的分布,立體感強。開發過程需預防色差及減少粗紗斷裂導致的少股是關鍵。段彩色紗的生產原理也進一步應用到了彩虹紗的開發中,區別在于彩虹紗采用了兩種及以上顏色條子,使紗線每種顏色逐漸遞變,顏色間巧妙漸接,形成一種若隱若現的幻彩外觀,符合當今崇尚自我張揚個性的潮流,如新暢色紡公司同時使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金銀絲開發了全棉彩虹紗。
彩點紗可通過兩種方式獲得。第一種方式是通過對生產普通色紡紗的梳棉機進行改造,并進行工藝調整,制備出彩色點子(一般指已著色的、圓整度好且大小均勻而又結實的纖維球),然后在清棉工序混入一定比例的彩色點子,最后按常規成紗工序紡制而成。第二種方式是將混有顆粒狀彩色點子的條子與色條子并條后紡制而成,最終使得五彩斑斕的點子附著在紗線上,將斑駁懷舊感和時尚感有機結合起來。彩點紗制備的關鍵是點子的大小、均勻度及在紗線中附著牢度的控制。
隨著紡紗加工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新型“差別化結構”的色紡紗正在逐漸誕生,將使色紡產品更加多姿多彩。
(五)按紡紗方法分
利用不同的紗線加工技術獲得的色紡紗主要有傳統環錠紡色紡紗、改進型環錠紡色紡紗(如緊密紡色紡紗、賽絡紡色紡紗等)、轉杯紡色紡紗及噴氣渦流紡色紡紗。環錠紡是最常規的一種色紡紗紡紗形式,是色紡紗的主導紡紗技術。轉杯紡和噴氣渦流紡作為新型紡紗技術的典型代表,集粗紗、細紗、絡筒與卷繞于一體,具有高速、自動化流程高、環境友好等諸多優點,在色紡紗開發中的應用將極大地提高傳統色紡紗加工效率,豐富色紡紗產品種類。
二、色紡紗的生產特點
1.色紡紗的環保性
這是相對于整個社會環境的污染總量而言的。眼下,紡織品變色途徑有三種:一是筒子紗染色,100%下水過染液;二是布匹染色,同樣100%過水;三是色紡紗紡前纖維染色,紡時按色混和。如平均灰度在50%左右,那么相對而言,對社會總污染就減少50%左右。
2.色紡紗的技術性
色紡紗將傳統的紡織流程顛倒了順序。棉、毛、絲、麻、化學纖維等先染后紡,對助劑的使
用,可紡性的改善等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打樣要求“準”與“省”,打樣員需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染色的色澤與色光的偏差對染色操作工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段彩紗等特殊品種紡織對生產管理有一定的技術要求;色彩的時尚與演繹,對產品設計有一定的技術要求……
3.色紡紗的挑戰性
色紡要依靠團隊協作,講究協同下的快速反應貫穿于整個流程,對組織執行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和能力也是挑戰,對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攻關是挑戰。可以說,不具備挑戰者素質的團隊企業是不可能紡好色紡紗的,只有優秀的企業才具備進軍色紡領域的資格,才能在不斷挑戰中取得進步,獲得成功。不斷挑戰自我,不斷挑戰困難,更是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提升,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
4.色紡紗的工藝特殊性
由色紡紗獲得的面料,其色的表現與傳統的本白布、筒子紗染色的區別在于是對散纖維染色,實現“先染色,后紡紗”的工藝過程。色紡紗的生產橫跨染色、紡紗兩個工序,其生產特點如下。
色織布 棉花 紗線 布(色織布) 服裝家紡
色紡紗 棉花 紗線 布(色織布) 服裝家紡(色紡紗)
染色
(1)一般色紗是“先紡紗,后染色”,而色紡紗一般是在纖維上先染色(有些是條子染色),再進行紡紗,比一般的紡紗工序多,技術難度加大,管理復雜,用工多。
(2)采用不同原料、不同色彩進行多種組合,可形成千姿百態、風格各異及不同服用性能的新產品,適合于小批量、多品種產品開發。
(3)有色纖維含量僅為色紡紗中的一部分,且后道面料不再需要染色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下游用戶進行清潔生產。若利用原液著色纖維紡紗,改變了傳統工藝,可以實現無排放染色,從源頭上解決了染色污染。據不完全統計,從紡紗到織布,用色紡紗生產同其他工藝相比,可以減少將近1/3的廢水排放,并在節約電能、蒸汽等能源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三、色紡紗的應用
色紡紗廣泛應用于針織大圓機、橫機、有梭織機和無梭織機等領域。色紡紗織物適用于制
作內衣、休閑裝、運動裝、商務裝。
色紡紗呈現的就是自然顏色,在紡紗過程中,把不同顏色的纖維經過充分、均勻地混和后,紡制成具有獨特混色效果的色紗,呈現出“空間混合”的效果,色彩透明、豐富,并且有層次的變化,富于立體感,從而產生人們希望的藝術效果。色紡紗織物做成服裝后顏色含蓄、自然,具有較強的朦朧感,這種自然的、返璞歸真的風格受到了歐美國家以及國內高生活品質的時尚人士的喜愛,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領域,體現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的消費需求。此外,色紡紗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結合流行色的演繹,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產品,將給服飾品牌帶來無限的創新空間,為新服飾的誕生提供強勁動力。